兒童外科
斜頸
症狀:
1. 新生兒在三到六週大,若頭會總是轉向固定的一側,而無法轉向另一側
2. 當轉動頭頸時可看見,可摸到胸銷乳突肌硬塊(胸鎖乳突肌纖維化)
診斷:
身體檢查, 醫師視診
嬰幼兒斜頸所伴隨之次發性問題主要有三項:
1. 斜頭症(Plagiocephaly):
由於頸部之轉動受限,嬰兒總是偏向固定之一邊平躺,頭顱因重力變形而產生顱顏不正。從頭頂觀之,患側之前額骨與對側之枕骨變得較扁平,患側耳朵也相對的後移。
2. 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良:
一部份嬰兒在新生兒期就有此症狀,與斜頸同時出現;此可能與坐胎不正、患側臉面受壓迫有關。但多數在斜頸出現後幾個月才漸漸顯露出來,可能是因為頭向固定,患側顏面骨和相關肌肉運動受限所造成之廢用性萎縮。
3. 姿勢性斜視:
因為長期歪著頭斜看世界,眼球肌肉做不正之視野平衡代償運動而引起。可見於年齡已大、沒有確切治療完善之斜頸病人。目前大多數孩童都能獲得早期治療,因斜頸而斜視之情況已很少見。
治療:
盡早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對胸鎖乳突肌之按摩、熱敷、紅外線和被動伸展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家中物理治療(小於三個月小孩),並在物理治療期間應每個月追蹤評估肌肉鬆緊、頭頸轉動範圍、顱顏對稱大小,依其結果決定繼續物理治療或採早期手術治療。
1. 熱敷:用溫熱包巾做患側局部熱敷、放鬆肌肉,每次分鐘,早晚各一次。
2. 按摩:按摩者先修短指甲,可塗些嬰兒油,指尖在硬塊部位輕輕按摩,每次五分鐘。
3. 姿勢的調整:盡量趴睡使患側朝上、抱嬰兒時讓健側貼近抱者肩膀。餵食或逗玩時誘其轉向患側也很有幫助。
手術時機:
通常物理治療三個月應該有明顯的進步,若是完全沒有幫助甚或更緊,應早採手術治療。當幼兒已七、八個月大,若是其頭頸轉動仍然受限,繼續物理治療已沒有什麼幫助,徒然增加顱顏變形而延遲了其恢復的時間。在物理治療期間,若是有明顯漸進的半邊顏面發育不良,不論年齡,都應早採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
肌性斜頸之手術方法是將纖維化沒有彈性之胸鎖乳突肌切斷或部份切除,讓頭頸可自由轉動。
術後兩星期開始做頭頸轉動及被動伸展之物理治療,以避免胸鎖乳突肌斷端再癒合。更重要的是藉持續之復健運動可矯正長期斜頸之慣性姿勢,並加強患側其他肌肉之運動,促進廢用性萎縮骨骼肌肉的恢復。
預後:
早期診斷而治療的效果最好(滿月前)。 滿月以後的小孩在復健時易哭鬧,若父母因心軟而停止家中的物理治療,會造成日後半邊顏面發育不良。